请百度搜索上海三林龙狮队找到我们!

媒体报道

让舞龙融入更多人的生活,“龙王”陆大杰从浦东三林走向国际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17/7/19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
“十月连朝忙庙祝,城隍出巡明灯烛。东西两庙碰头会,双龙共舞风头足。”清代文人、三林镇西林街人王廷铨曾在他的《出巡》中描绘了旧时的舞龙景象。浦东三林,那里正是上海舞龙的一片沃土,也是“龙王”陆大杰生活、成长的地方。


“龙王” 陆大杰

1993年加入上海市舞龙队,并由此和舞龙结缘,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舞龙队教练、国际舞龙裁判、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、国际龙狮联合会技术委员……正是循着这条发展之路,陆大杰将上海的舞龙舞向了全国,也舞向了国际大赛平台。


Believe

1994年,已经加入市舞龙队的陆大杰接受了国家体委的邀请,负责制定中国的第一套舞龙规则。 舞龙表演包含了强身健体的内容,恰逢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,所以舞龙被“正名”可谓正当其时。不过,将一项行街表演梳理、归纳入科学规范的竞技项目,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在陆大杰看来,舞龙表演应当讲究形神意韵,注重布景、灯光、音乐的视听效果,传统的舞龙动作并不复杂,基本就是延续庙会上的传统,舞者们所做的也都是甩回八字、转个圈这些简单动作,然而在换到了体育的角度后,对于舞龙的评判就得更侧重技巧了。

1996年,中国加入国际舞龙舞狮总会,陆大杰又成为了国际舞龙规则的制定者。他介绍说,当时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各拿出了一套规则去竞选,通过一番比较后,是中国的这套方案成功中选。对当时的中国舞龙界来说,这可是一桩特别鼓舞人心的事,而陆大杰也道出了他当时的目标,“就是要让别人从舞龙套路看到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,不屈不挠、顽强拼搏。”

在多年的出访、比赛过程中,陆大杰曾无数次在他乡的舞台上看着自己的弟子和“临时弟子”们表演。其中,有一件事令他印象颇深。某次,陆大杰随一个民间艺术团出访交流,成员主要来自文联与航天局。令他感到意外的是,团友们临时学会的舞龙,竟然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。“我们谢幕时,观众反响空前热烈。没办法,多舞了两遍,最后大家都累得走不动了。”

一定程度上,是三林舞龙将海派特色带向全国与全世界。陆大杰将三林舞龙创造性地与狮、鼓结合,并融入武术和沪剧舞蹈等多种元素,在他的引领下,三林龙狮蜚声中外,并被列入全国非物质遗产名录。


以改良出彩,为申博出力

除了舞龙这个本行外,陆大杰的履历还颇为丰富:学过一点舞蹈,当过沪剧导演,略懂武术,还曾是上海技巧队的客座教练。在掌握了这一背景资料后,他对三林舞龙的大胆改良似乎也就没那么突兀了。

布龙、草龙、调龙、游花龙,这些都是舞龙发展中的龙形式,而在陆大杰的创意下,又发展出了变色龙、喷烟龙、焰火龙等。而舞龙的动作从最初10多个发展到了后来的数百个之多。上世纪90年代,他还将舞龙和戏剧结合,推出了一部独一无二的《罗汉钱》。在当时来说,这一表演还是颇新颖独特的。

世博会场表演《圆梦时分》

从2000年起,陆大杰带领三林舞龙队走访德国、法国等国家,为申博出力,并多次获得国际比赛金牌。2004年,三林镇被命名为“中国龙狮运动之乡”;2009年,他再次代表中国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龙狮锦标赛,获得三金二银以及全能第一的好成绩,成为当之无愧的“世界第一龙”。

在陆大杰看来,三林舞龙之所以能走出上海、走向世界的原因,最重要的其实是两条,“一是古老的历史积淀,二是兼容并包的气度……海派舞龙融汇舞蹈的优美肢体语言、戏曲的步伐亮相、武术的精气神韵以及技巧的腾跃翻滚等多项艺术效果。”

竞技舞龙,整条龙长18米,一珠九节。一个龙头有20斤重,光有力气不行,还要讲究穿、腾、跃、翻、滚、戏、缠等技巧,才能把龙的完美姿态呈现出来。“舞龙人须吃得起苦,耐得住寂寞,很不容易的。”不过让陆大杰感到欣慰的是,在三林地区,总有青年和少年志愿陆陆续续地加入舞龙的队伍中来,化身为“龙头”、“龙身”和“龙尾”,为这一传统运动注入了新的血液。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[向上]